當前位置:生物質鍋爐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新聞
鄂爾多斯市“十四五”能源綜合發展規劃: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
6月23日,《鄂爾多斯市“十四五”能源綜合發展規劃》印發,規劃提出,有序發展生物質直燃發電,鼓勵并支持企業根據資源和市場投資建設1—2座灌木生物質能熱電廠,就近接入當地電網。合理布局垃圾發電,新建1—3座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有條件的采用熱電聯產機組,實現垃圾資源化利用。在農作物集中地區探索開展生物質制氣項目1—2個,規模日產氣1—2萬立方米。到2025年,生物質發電鍋爐及垃圾焚燒發電裝機規模新增約14萬千瓦。
原文如下:
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十四五”能源綜合發展規劃的通知
鄂府辦發〔2022〕74號
各旗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各大企事業單位:
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鄂爾多斯市“十四五”能源綜合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6月1日
鄂爾多斯是全國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發揮煤炭兜底保供作用,立足煤炭產業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擔負著確保國家能源供給安全重任。
鄂爾多斯市“十四五”能源綜合發展規劃
重要內容節選:
發展目標
一、總體目標
聚焦“兩率先”“兩超過”目標,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扎實推進新能源倍增行動,有序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優化,持續提升新能源裝機、發電、消納比例,培育形成煤炭、煤化工2個產值超2000億元產業集群,新能源、裝備制造、新材料3個產值超1000億元產業集群,電力、油氣2個產值超500億元產業集群。率先建成以新能源為主體的能源供給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實現能源消費強度和能源消費增速“雙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和清潔能源區外輸送比重“雙增長”,能源生產結構和消費結構“雙優化”,基本建成現代能源經濟示范城市。
到2025年,能源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供應保障能力全面升級,能源產業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可再生能源成為發展主力,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能源效率進一步提高,能源相關產業實現較快發展,能源消費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能源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提升。
展望2030年,能源發展質量大幅提高,能源科技水平位居世界領先水平,新能源發電總量超過火電發電總量,現代能源經濟體系更加完善。
二、能源總量目標
到2025年,能源綜合生產能力達到7.6億噸標準煤,其中煤炭產量穩定在7.8億噸左右,發電裝機達到0.98億千瓦。
三、能源結構目標
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裝機占全市電力裝機比重超過50%,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占比達到3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超過16%,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降至78%以下,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25%,煤炭優質產能比重達到85%。
四、環境效率目標
能源消費強度、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達到國家、自治區相關要求。到2025年,火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降至305克標煤/千瓦時以下,煤炭全員勞動工效力爭超過12000噸/人年,全面建成綠色智能化煤礦。
五、民生保障目標
到2025年,城市配電網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全面完成新一輪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實現各類電源公平接入。天然氣管網實現所有旗區重點區域全覆蓋,農村能源供應質量和清潔化水平不斷提高,城鎮人口氣化率達到96%。在城鎮和高速公路服務區配套建設大中加氣站、充電站、加氫站、油氣電氫一體化能源供應站等新型終端服務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主城區居民采暖全部實現清潔供暖。
類別 | 指標 | 單位 | 2020年 | 2025年 | 年均增長 | 屬性 |
能源總量 | 能源綜合生產能力 | 億噸標準煤 | 6.9 | 7.6 | 1.95% | 約束性 |
一次能源生產總量 | 億噸標準煤 | 4.5 | 5.66 | 4.7% | 預期性 | |
原煤產量 | 億噸 | 6.58 | 7.8 | 3.5% | 預期性 | |
天然氣產量 | 億立方米 | 277 | 330 | 3.6% | 預期性 | |
非化石能源產量 | 萬噸標煤 | 218 | 3084 | 69.9% | 預期性 | |
電力裝機總量 | 萬千瓦 | 2612 | 9766 | 30.2% | 預期性 | |
全社會用電量 | 億千瓦時 | 826 | 1124 | 6.4% | 預期性 | |
能源結構 | 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 | % | 2.97 | 16.3 | 〔13.3%〕1 | 預期性 |
可再生電力消納占比 | % | 8.8 | >35 | 〔>27.2%〕1 | 預期性 | |
可再生能源裝機比重 | % | 12 | >50 | 〔>38%〕1 | 預期性 | |
煤炭消費比重 | % | 87.52 | <78 | 〔<-9.52%〕1 | 預期性 | |
電能終端消費比重 | % | 21 | 25 | 3.5% | 預期性 | |
煤礦優質產能比重 | % | 70 | 85 | 4.0% | 預期性 | |
環境效率 | 單位GDP能耗 | 噸標準煤/ 萬元GDP | - | - | 達到國家和自治區要求 | 預期性 |
碳排放強度 | 噸CO2/ 萬元GDP | - | - | 達到國家和自治區要求 | 預期性 | |
平均供電煤耗 | 千瓦時/ 克標準煤 | 331 | 305 | 〔-26〕1 | 預期性 | |
煤炭全員勞動工效 | 噸/人年 | 10000 | 12000 | 3.7% | 預期性 | |
民生保障 | 城鎮人口氣化率 | % | 93 | 96 | 0.6% | 預期性 |
主城區清潔供暖率 | % | 100 | 預期性 | |||
城鄉供電可靠率 | % | 99.82 | 99.92 | 0.02% | 預期性 |
注:1.〔 〕內為五年累計值;
2.上述目標在國家、自治區下達明確要求時,嚴格執行其要求,并根據國家、自治區相關政策要求及時調整。
一、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
有序發展生物質直燃發電,鼓勵并支持企業根據資源和市場投資建設1—2座灌木生物質能熱電廠,就近接入當地電網。合理布局垃圾發電,新建1—3座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有條件的采用熱電聯產機組,實現垃圾資源化利用。在農作物集中地區探索開展生物質制氣項目1—2個,規模日產氣1—2萬立方米。到2025年,生物質發電及垃圾焚燒發電裝機規模新增約14萬千瓦。
專欄3 生物質能重點工程
1.生物質直燃發電工程
- 準格爾旗生物質發電項目3萬千瓦;
- 伊金霍洛旗紅慶河鎮其勞圖村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0.5萬千瓦;
- 鄂爾多斯市農村牧區生物質清潔供暖項目3萬千瓦;
- 烏審旗生物質熱電炭聯產項目0.5萬千瓦。
2.垃圾發電工程
- 鄂爾多斯市垃圾焚燒發電廠3萬千瓦;
- 伊金霍洛旗垃圾焚燒發電項目2.4萬千瓦;
- 鄂托克旗垃圾焚燒電站項目1.2萬千瓦。
3.生物質制氣示范項目
- 生物質氣化發電多聯產綜合開發及循環利用項目0.5萬千瓦。
二、加快煤電轉型發展
關停淘汰能耗、水耗和環保不達標的機組,擴大熱電聯產機組供熱規模和供熱范圍,走綠色發展道路。推動煤電由主體性電源逐步向支撐性、調節性電源轉型,助力大規??稍偕茉措娏ν馑秃拖{。
改造關停低效煤電機組。按國家和自治區關于煤電機組升級改造相關政策要求,對能耗、水耗不達標的機組實施改造、關停。盡快開展對現有燃煤電廠(包括自備)機組清理,對照國家和自治區能耗、水耗相關標準,分類制定關停改造計劃,到2025年不達標煤電機組全部完成節能改造或關停。
鼓勵工業園區的煤電機組淘汰后,按等容量替代方式建設高效機組。鼓勵利用淘汰煤電機組的部分設施進行區域能源或分布式能源改造,協同園區內外的高低品位能源,實現多能互補、梯級利用,探索綜合能源新模式。
發揮煤電托底保供作用。筑牢煤電機組在新型電力系統中的托底保供和系統調節作用,支持煤電機組與非化石能源發電、天然氣發電及儲能的整體協調發展,推進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的政策實施,推動煤電由主力電源逐步向基礎保障性和系統調節性電源轉變。結合庫布齊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配套布局新建調峰煤電機組。
積極推進智能電廠建設。推進新建智能電廠示范工程,“十四五”期間,鼓勵外送通道配套的燃煤發電廠按照智能電廠要求建設。支持既有電廠開展智能化改造,對設備設施、工藝流程智能化升級,實現電廠的智能控制與優化運行、降本增效與價值提升。
專欄4 煤電轉型重點工程
- 靈活性改造工程:京能康巴什熱電廠2×35萬千瓦機組、東勝熱電2×33萬千瓦機組、蒙西發電廠2×30萬千瓦機組、準大發電廠2×30萬千瓦機組、京泰發電廠2×33萬千瓦機組、北驕熱電廠2×33萬千瓦機組、上灣熱電廠2×15萬千瓦機組、京欣電廠2×35萬千瓦機組、達拉特電廠4×33萬千瓦機組、君正能源熱電廠2×33萬千瓦機組、國家能源準能矸石發電廠2×33萬千瓦機組。億利電廠4×20萬千瓦機組、布連電廠2×66萬千瓦機組、杭錦電廠2×33萬千瓦機組、達拉特電廠2×60+2×33、路華熱電廠2×30萬千瓦機組、國華準格爾電廠4×33萬千瓦機組。
三、提高煤制清潔燃料戰略儲備
鞏固和提升煤制油氣技術創新儲備,穩妥推進煤制油氣產能儲備,有效增強國家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到2025年,煤制氣產能達到94.2億立方米,煤制油產能達到324萬噸。提高煤炭作為化工原料的綜合利用效能,促進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大力發展煤基特種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終端應用產品,建設現代煤化工近零碳排放項目,現代煤化工產能達到2500萬噸,培育煤化工千億級產業集群。
四、推動油氣產業鏈智能發展
以數字孿生體為載體,以智能感知、智能預判、智能管控為重點,構建智能化油氣生產、儲運和綜合利用等產業鏈系統。支持油氣產業鏈各企業智能化發展,加快推進油氣產業鏈智能化發展步伐。加強油氣管道智能化基礎理論研究,支持建設油氣管道智能化技術創新研發平臺,加快智能化管道關鍵技術和裝備的研發應用。以建設自治區綜合能源管理平臺為契機,加快油氣行業智慧化平臺建設,以數字化管道技術為基礎,建立整合各種環境、材料、設計、施工、生產和管理等管道數據的平臺體系。爭取在鄂爾多斯建設自治區油氣產業鏈綜合管理與各企業專業管理有機融合的智能化管理平臺,實現油氣智能化和大數據的深度融合與應用。
五、推動終端清潔用能
推廣清潔高效燃煤鍋爐,推行天然氣、電力和可再生能源等替代低效和高污染煤炭的使用。積極推進冬季清潔取暖,推進終端用能領域以電代煤、以電代油,推廣可再生能源汽車、熱泵、電窯爐等新型用能方式,推行終端用能領域多能協同和能源綜合梯級利用,以再電氣化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到2025年,爭取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降至78%以下,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超過16%,能源消費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
建筑領域,推廣應用熱泵、電蓄冷空調、蓄熱電鍋爐、屋頂光伏發電、太陽能集中供熱水等技術。交通運輸領域,開展“以電代油”工程,促進電動汽車使用,推進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在運輸線路固定的領域,推廣使用氫燃料電池汽車,推進加油站與加氫站合建示范,到2025年,全市出租車、市政作業車、物流車、公務車全部采用清潔能源。工業領域,推廣蓄熱式與直熱式工業電鍋爐應用,鼓勵使用電窯爐,使用電動液壓錘代替蒸汽錘等,淘汰落后機電設備和用能產品,促進工業企業轉型升級,建設達拉特、鄂托克工業電能替代示范園區,在鋼鐵、鋁業、裝備制造等高耗能企業推廣工業電鍋爐、電窯爐、熱泵等電能替代技術。在居民生活方面,加快城市配電網和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力度,提高供電可靠性,進一步擴大地區天然氣管道覆蓋面,完善城鎮燃氣輸配系統。
六、加大清潔供暖實施力度
擴大熱電聯產供熱面積,推進冬季清潔取暖和生活用能領域電能替代,全面完成燃煤鍋爐拆除或超低排放改造,力爭新建熱源全部采用清潔能源。主城區和各旗區人民政府所在地、城鄉結合部加快推進電、氣、可再生能源等各類分布式清潔供暖。在具備條件的區域推廣新能源供熱,優化完善運營模式,逐步擴大新能源集中供熱面積。農村、牧區優先利用太陽能、生物質、地熱等多種清潔能源,建設村級太陽能供暖示范。有條件的發展電取暖或天然氣取暖,適當利用集中供暖延伸覆蓋。到2025年,主城區清潔取暖覆蓋率達到100%。